【通識科改革】教育局指通識科過多時事討論及誤解批判性思考 改革旨在糾正「異化」癥結否認「殺科」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1/02/09 23:10

分享:

分享:

教育局今日(9日)指坊間對通識科改革的部分說法建基於沒有事實根據的揣測,故發文澄清。(資料圖片)

高中通識科改革方案上周出爐,備受社會關注,教育局今日(9日)在網上發文,指通識科課程推行逾十年,課程內容、教學策略以至考評的問題都有惡化趨勢,包括過多時事討論、過份聚焦政治議題及錯誤解讀「批判性思考」為凡事傾向批判或反對的態度等,形容改革有迫切需要,教育局就通識科接受了專責小組「大部分意見」,再次否認「謀殺」通識科之說,強調改革旨在糾正施教過程中出現「異化」情況的癥結,讓科目回到正軌,從而行穩致遠。

教育局今上載題為「通識教育科改革正面睇(上篇)」文章,指通識科改革雖「獲得社會廣泛支持」,但同時部分媒體與組織對有關科目優化安排作出的評論,部分說法是建基於沒有事實根據的揣測,錯解局方改革科目的原意。

教育局指,現行通識教育科課程開放富彈性,容易被少數人士自行解讀演繹,推行出現「異化」,為人詬病之處包括過多時事討論,學生缺乏系統知識,流於泛泛而談;受公開考試擬題方向的倒流效應影響,討論呈現二元對立,並過份聚焦於政治議題;錯誤解讀「批判性思考」是代表敢於挑戰權威,凡事傾向批判或反對的態度,忽視了建基事實而審慎思考判斷的原則,又指有關批判性思考已於2015年改稱為「明辨性思考」。

教育局續指,課程發展及修訂有其既定機制及程序,政府於去年11月底公布通識科改革主要方向,課程發展議會和考評局隨即成立「重新冠名科目委員會」,負責設計課程,包括不同課題選取的考慮及比重,以及評估和實施策略,強調委員全是教育專業及社會各界具代表性的人士,秉持以學生的利益為依歸,按既定程序、參考專責小組報告書的建議,以及採納專業人士的意見而開展課程修訂的工作,體現專業領航的原則。

教育局又指,專責小組工作近3年,局方在去年12月接納報告,並就通識科接受了專責小組「大部分意見」,對於社會未有共識的項目,教育局定出具體方向,交由課程發展議會及考評局跟進課程及評核的詳情,制定現在建議的課程框架,體現專業領航的原則。

對於坊間形容改革為「殺科」,教育局形容通識科改革以至優化「合情合理」,回應各界期望,獲得社會廣泛支持,從教育專業角度而言,檢討課程成效及針對性地修訂改善,是課程持續完善的必要舉措,若然這種修正行為被誤解為「殺科」手段,「實無視學生的學習需要,亦漠視了教育局提供優質教育的使命和決心」,「如要『謀殺』通識, 取消這科更直接了當」,該科仍然是必修必考,「可見『謀殺通識教育科』之說不攻自破。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
責任編輯:馮琪雅